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2024年联合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通计划”)简介

更新时间:2023-12-07     点击次数: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推动成立的非营利性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在北京市、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扶持下,致力于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聚力打造具备人类核心认知能力的通用智能体,是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有组织的科研,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通研院与武汉大学本着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通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旨在贯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重大任务和目标为导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培养通用人工智能领军人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科领域内拥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把握世界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趋势,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催生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优秀青年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培养方式

武汉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拟依托计算机学院,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为全日制,就业方式为非定向,学制4年(直博生5年),学籍在武汉大学,并由武汉大学按相关规定转接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

“通计划”联合培养专项采取“双导师制”,由通研院导师与校内导师对专项录取的博士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通计划”联合培养采用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高校依托通研院的科研和工程技术需求,或依托通研院发布、双方共同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与通研院开展联培工作。课程学习部分在武汉大学进行。学生在参与科研实践前,须完成武汉大学相关学科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必修课程,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并达到武汉大学的考核标准。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在通研院完成,由通研院导师联合校内导师主要培养,原则上不少于2年,具体学习年限以武汉大学相关规定为准。

“通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科研实践方向及学位论文选题须依据通研院的科研任务布局,并取得校内导师及通研院导师双方认可。校内导师和通研院导师共同参与学生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环节,论文达到武汉大学本专业博士生毕业标准,方可按照学校和相关学院的有关规定申请答辩。通过论文答辩,经武汉大学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目标的学生,将颁发武汉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024年“通计划”招生计划为15人,招生专业及计划如下: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招生计划

已招收硕博连读直博生

计算机学院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500软件工程

140500智能科学与技术

14

8

信息管理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通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学科、方向及双方导师信息如下:

1:武汉大学“通计划”导师信息表

姓名

单位

通计划研究方向

电话

邮箱

陈旭

计算机学院

时空信息跨模态检索与理解

18627981612

xuchen@whu.edu.cn

江佳伟

计算机学院

机器学习

18813027578

jiawei.jiang@whu.edu.cn

荆晓远

计算机学院

机器学习、多智能体、通用视觉等

18913953598

jingxy_2000@126.com

李兵

计算机学院

认知与推理

13507199133

bingli@whu.edu.cn

李晶

计算机学院

自然语言

18986211758

leejingcn@whu.edu.cn

刘树波

计算机学院

智能物联网、嵌入式

15307160011

liu.shubo@163.com

罗勇

计算机学院

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多模态学习、视觉与语言理解、具身智能

15210624692

luoyong@whu.edu.cn

王峰

计算机学院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13667279836

fengwang@whu.edu.cn

王胜

计算机学院

云端协同数据库

15971357036

swangcs@whu.edu.cn

武宇

计算机学院

视觉-语言多模态理解(Grounding)、AIGC生成模型

13167197560

wuyucs@whu.edu.cn

夏桂松

计算机学院

认知与推理、通用视觉

18627086988

guisong.xia@whu.edu.cn

肖春霞

计算机学院

三维重建与三维场景理解,增强现实中的光影处理

13237174345

cxxiao@whu.edu.cn

张丽华

计算机学院

认知与推理、最优传输理论;自然语言

17302792525

zhanglh@whu.edu.cn

赵俭辉

计算机学院

人机交互、多模态感知、机器人

18986211791

jianhuizhao@whu.edu.cn

吴江

信息管理学院

多智能体模拟、计算社会科学、网络表示学习、社会网络计算

13797046902

jiangw@whu.edu.cn

2: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通计划”导师信息表

实验室

姓名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认知与推理

王威

认知推理,常识学习,定量-定性推理,数学定理证明,计算机视觉

wangwei@bigai.ai

王俊淇

高阶心智理论,最优传输理论,价值建模与学习,优化理论,数学证明推理

wangjunqi@bigai.ai

范丽凤

人工社会智能、多智能体社会交互、心智理论和建模、认知架构和计算、常识推理、非口头交流、社会图灵测试等,以认知架构为基础,探究真实场景下心智相关算法的鲁棒性和灵活性,尝试赋予AI以大脑和心。

lifengfan@bigai.ai

张驰

抽象推理、主动推理、直觉物理

zhangchi@bigai.ai

通用视觉

黄思远

通用视觉、三维场景理解、三维重建与表征学习、视觉与语言理解、视觉机器人

syhuang@bigai.ai

陈以新

人和物体交互,三维场景理解与语言落地,三维重建与表征学习,视觉与认知

chenyixin@bigai.ai

贾宝雄

世界模型学习,视觉与语言理解,行为、视频理解与预测,三维场景理解与表征学习,视觉机器人

jiabaoxiong@bigai.ai

刘腾宇

三维场景理解、人体动作生成、机械手灵巧抓握与操作、人和物体交互

liutengyu@bigai.ai

机器人

刘航欣

认知机器人,人机交互

liuhx@bigai.ai

焦子元

机器人,任务和运动规划,移动操作

jiaoziyuan@bigai.ai

苏垚

机器人,无人机,无人系统,智能控制

suyao@bigai.ai

张精文

人形机器人、步态规划、智能控制

zhangjingwen@bigai.ai

王濛

机器人,人机交互,嵌入式

wangmeng@bigai.ai

张泽宇

机器人,场景理解,认知机器人

zhangzeyu@bigai.ai

李皖林

触觉传感器,多模态感知,机器人

liwanlin@bigai.ai

自然语言

郑子隆

认知自然语言、生成模型、多模态表征、认知对话建模、具身人工智能、人机交互

zlzheng@bigai.ai

贾子夏

自然语言理解、信息抽取、语义分析、长文本(场景)理解、多模态对话、实时学习

jiazixia@bigai.ai

多智能体

綦思源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因果推断、价值学习、计算机视觉

syqi@bigai.ai

封雪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混合动机博弈中的自主决策与合作问题,演化博弈论,计算社会认知

fengxue@bigai.ai

陈烁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因果推断

chenshuo@bigai.ai

李叶昕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多智能体通讯

liyexin@bigai.ai

机器学习

李庆

神经符号学习和推理,多模态学习,视觉与语言理解,in-context learning,强化学习

liqing@bigai.ai

马晓健

具身智能(Embodied AI),强化学习,多模态理解

maxiaojian@bigai.ai

仿真与交互

张振亮

自主智能系统、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机器学习、因果推理、人机交互

zlzhang@bigai.ai

王滨

计算机图形学、物理仿真、流体模拟

wangbin@bigai.ai

戴博

认知计算、常识学习、直觉物理

daibo@bigai.ai












































三、选拔方式

2024年“通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拟通过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的方式招生。

四、申请条件

符合武汉大学《武汉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计算机学院相关学科(类别)规定的报考条件。

五、申请程序

1、网上报名

建议考生在报考前与通研院导师和高校导师沟通招生需求,通过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1129日—1222,具体报名流程参见《武汉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s://gs.whu.edu.cn/info/1255/11356.htm

注意: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院系及专业提出的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通过申请材料审核及综合考核。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提交电子版材料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根据报名单位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进行资格审核,同时须于2024222日至202433日之间将报考材料电子版以PDF形式同时发送至武汉大学相关培养单位和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邮箱(tongprogram@bigai.ai),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标注为“姓名+武汉大学+通研院导师姓名+校内导师姓名+通计划”,逾期未提交或所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者,按放弃本专项报考处理。

请按以下内容整理报考材料:

1)武汉大学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的报名表(报名系统导出);

2)《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计划》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科研规划)

3)本科生提交本科课程成绩单,硕士生提交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成绩单须加盖学校相关部门公章;

4)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

5)代表性科学研究成果、科研经历情况,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全文)、授权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6)往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研究工作进展报告等;

(7)可证明考生个人能力水平的其他材料。例如: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其它专业技能证明材料。

注意:考生须保证所有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得伪造有关证明。一经发现作弊行为,经核实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

六、考核程序

武汉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通计划”2024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审核分为申请材料审核和综合考核两个阶段。申请材料审核由武汉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的通计划专项工作小组审核。材料审核完成后将进行考生综合能力考核。形式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七、学费与奖助学金

根据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及奖助相关规定执行。

八、录取及其它事项

拟录取工作及其它相关手续,依据武汉大学相关规定执行。

联系咨询: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邮箱:tongprogram@bigai.ai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电话:027-68775536